返回第44节  杨明夜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就会比较复杂一些……”

“不瞒你说,”他叹口气,“经历了三年疫情,如今财政紧缺,工资发的也拖拉,个别村的工作积极性都成问题。”

“没关系,企业会出资金的,”许馥对陆时零的钱包很有信心,她安慰道,“经济也和人一样,挨刀子虽然是一瞬间的事情,伤口愈合需要好久呢。”

“不愧是医生,”梁宁坤笑道,“打比方都有些医生的味道。”

许馥也笑,“毕竟只专这一点东西,让梁局长见笑了。”

梁宁坤忙道,“不敢。”

“医生是悬壶济世的匠人,也是我崇敬的职业。”在几乎没过脑子地夸赞了出来后,他感觉略有些打官腔的意思,于是笑道,“不过没想到许医生竟然这么年轻。”

“你也年轻,梁局长。”

“局长”二字被许馥加了些柔腻的重音,她笑道,“我以为混到这个职位怎么都要小四十岁了。”

“现在讲究领导干部年轻化,今年遴选条件卡在32岁以下,我正好赶上了趟,比较幸运。”梁宁坤很谦逊,对那激烈的竞争过程避而不谈。

他思索一下,道,“不用叫我‘局长’,太客气。反正咱们也不是同事关系。”

“好,”聊着聊着,许馥已经走到了自己车前,她松松靠在车旁,抬眼笑道,“下次见,宁坤。”

大概是因为上次顺利得到了许馥的一个笑容, 陆时零受到鼓舞,简直有冲劲得很。

他组织专班谋划设计小程序,事事尽心, 还极为大气地捐款捐物。

除了小程序里免费赠送老年人的那批助听器外,又针对先天聋的青少年, 捐赠了一批人工耳蜗。

人工耳蜗价格昂贵,国产的目前8万元左右,进口的要15-30万元内不等, 且手术费用、后期维护费用也都是不小的支出。

尽管近两年各省市不断出台政策, 陆续将人工耳蜗作为纳入医保范围内,但仍有许多家庭的经济能力不足以支付。

陆时颖近来在耳鼻喉科工作, 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家庭的困窘, 便总在陆时零耳边絮絮叨叨, 说尊老爱幼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美德,也是他亟待进步的地方。

他倒也没太听进去, 只觉得捐人工耳蜗的话应该可以举办一个捐赠仪式,那样的话他就可以和许馥在仪式拍照时握手了, 运气好的话,还可以再多聊几句。

他也没想到,最后和他握手的人竟是这个四眼仔大学教授。

陆时零伸出手,怎么看他那无框眼镜怎么不顺眼, 他勉强扯起一抹笑容,“许医生呢?”

“她很忙, ”陶染觉得陆时零这么冷的天也要坚持西装革履参加活动实在恶心,他别过眼, 平静地而迅速地握了手,道, “现在正在聋哑学校确定被捐赠名单。”

捐赠金额过大,惊动了市残联理事长刘波儿,他顶着个锃光发亮的光头,刚在台上发表完激动人心的讲话,正热情洋溢地指挥着工作人员将那硕大一块捐赠牌搬上来。

[时复科技向“走进寂静”公益项目基地捐赠人工耳蜗200台]

刘波儿越看这牌匾越激动。

他年纪不小,本来已经做好再过年就退二线的准备了,没想到天降鸿福,这两个人,一个出钱,一个出力,简直把他的工作干得红红火火啊。

刘波儿看见他俩就笑成一朵菊花,尽管两位主角表情都很淡定,完全没有笑模样,他也毫不在意。

没事的,成功人士都深沉,不苟言笑。刘波儿不在意这些细节。

两位主角完全没有站在一起的意思,他们很有默契地分散开来,站在展颜的刘波儿一左一右,共同接住那牌匾,面向摄像机沉默着。

表情都像吃了苍蝇。

-

许馥最近一有空,就会去聋哑学校做志愿者,顺便和盛郁学习手语。

人工耳蜗有了,但并不是所有的聋儿都可以顺利植入,必须要符合人工耳蜗手术条件和手术适应证才行,这就需要开展一轮摸排和筛选。

植入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,手术费用、语后康复费用、未来耳蜗过了保质期后的维修费用、调试费用等等,每一笔都可能是压垮小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市残联和市残疾人基金福利会补助了大部分金额,许馥和张阅雨商量了,决定对这200名青少年同时免费提供术后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救助,手术费等就从近日收到的善款中进行补助。

筛查就需要和聋儿面对面了,许馥觉得自己至少要掌握几个常用的手语才好。

“你——手食指指向对方,”盛郁教的很认真,“好——手握拳,向上伸出拇指。”

“你,好,”许馥跟着做动作,“这个简单,像‘你真棒’的意思。”

盛郁笑道,“很接近,右手食指敲一下左手食指,就是‘真’的意思了,加在中间,就是‘你真棒’。”

“同理可得……”他又指了下许馥,敲了食指,食指和中指碰了下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